
(赵雪玲老师(左)与尹春(右) in 呷哺呷哺)
「
尹春来了!
」
“赵老师,早上送我爸爸去机场来回坐了3个小时的公交车,我晕车了,你来我学校这里吧。”
结束支教的第4年,终于有学生考到北京来了:中国政法大学,比我当年毕业的学校还要好!
老实说,尹春并不是我最熟悉的那几个学生之一,甚至今年六七月份频繁地和今年高考的几个孩子联系,考前为他们加油打气,考后又帮着出谋划策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起他,所以当我知道他是今年临沧的文科状元,要来北京读书的时候,是有点小惊讶的。

(帅气满分的尹春)
1
坐上10号线,转13号线,再转昌平线,再转公交车,在北京生活多年,这恐怕是我最“大费周章”的一次出行。
一路上我反复想着见面要说些什么才好,毕竟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4年前我们那个遥远的云南山村、小小的学校和那张破旧的课桌前。

(记忆中的尹春:头顶篮球)
他长成什么样了?他怎么就成了高考状元?他为什么选择来北京读大学?我当年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这些都不得而知。
所以快见面的时候,我甚至有点紧张:有一个支教时候教过的学生考上北京的大学我就要去见他了!有种莫名的仪式感,就像是在不远处有一个领奖台,我正走在红毯上,即将拿到一座等待已久的奖杯。
2
见面的时候,尹春正坐在校门口的栏杆上,蓝色T恤牛仔裤,站起来跟我差不多高,好像没有长太多,皮肤却是比初中的时候更黑了。
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商场里吃呷哺呷哺,在火锅氤氲的热气里,许多记忆也跟着慢慢回来了,他说了许多我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在课堂上讲过的“人生哲理”,他说那些话对他意义很大,这些年一直记在心里,激励自己勤奋用功,对我有很多感激。
这是我完完全全没有想到的。

(雪玲老师)
吃过饭,他带我逛法大的校园。
那几天正是新生入学的日子,学校里到处都是各个院系欢迎新生支起的红顶帐篷,还有商家在售卖各种生活用品,很像我们当年赶街的样子,我知道了许多学生的近况,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加了他们的微信。
他们都不再是见人会害羞的小孩子了:有的在上学,有的在打工,有的自己做了老板,有的已经结婚生了孩子,他们像朋友一样跟我聊天、开玩笑,好像每个人都问了“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结婚了没有?”
这些美好的重逢,无论是在大学的校园里,还是在各自生活的两端,对我来说都是一份惊喜,也是一场必然。
尹春说,他妈妈买了一只羊,寓意“扬眉吐气”,他爸爸不会讲普通话,也从没出过远门,但一定要来北京送他。
我真的很为他高兴,也是为自己高兴,拿着一大袋他从家里带给我的普洱茶坐地铁回家,我想我已经拿到了那个等待已久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