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左二为俞姝倩老师)
「
重回炼洞
」
跟很多fellow一样,从项目学校毕业的那天起我就开始筹划起了下一次的返校。对于本次行程,我期待了半年有余。
不过这次我并不是一个人。我现在所供职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听说了我支教经历和返校的意图后,也自发组织并购买了一些文具,要和我一同前往。所以打着上海和云南放暑假的时间差,我们一行人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地方。
1
孩子们依旧围在我的身边聊着她们的八卦,当地老师依旧操着方言问我要不要喝葡萄汁,校长依旧是那个教育理念和执行力同时在线的先行者,村子里的小商小贩们依旧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我也依旧一早到校给孩子们舀着杂酱当早饭。
我们在洞里待了3天,而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却是一个我没有见着面的孩子。
他,是我在两年支教间,花时间谈心最多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变故,身为班长同时梦想成为警察的他却因打架,放车胎气,偷东西等行为成为了校长办公室里的常客。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开解他,看见他一次又一次地流泪,却仍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他犯错的消息。如此反复,我必要要承认我也开始失望,甚至怀疑起我自己存在意义了。
然而在我毕业临走前的一天下午,他倚在我宿舍门口的走廊上,两眼放空地说“为什么妈妈不回来看我”。我知道这一切并不能全怪他,他的内心深处仍是那个我初识的善良男孩,而我也坚信他总有一天会幡然醒悟,只是我还不知道那天什么时候来临。
2
因为之前教的小学生们现在都升入了初中,为了尽可能见到更多的孩子,这次我特意在中学周日返校的晚上出现在了校门边上。
见到我的出现,大部分以前的学生都会特意绕过来和我打声招呼,我也第一时间向其他学生打听着他的消息,然而听到的回答却是我极不想面对的。
终于,我远远地望见了他,我相信他也一定知道我的存在。只是他迟疑了片刻,却径直走进了学校。
那一霎那,我的心情相当复杂,我不确定他是否还重视和我的记忆,不知道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不清楚他以后到底会如何发展,而更多的更多,我不敢再往下想去。

(他们的午餐时光)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搁浅,然而在一个多月后,我却收到了他的QQ信息。
“我最近打架了,把我打清醒了。”
“突然觉得好多老师都对我太好,我辜负了她们。”
“我彻底清醒了,不会再做傻事了。”
“那时候我知道你在那里,可是我没有脸去找你,只能在对面的楼上看着你。”
“要做一个可以跟命运对抗的人,不能被它束缚在这里。”
看着他在QQ上不断出现的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
哪怕是此时此刻,在电脑上敲下这些文字的同时,我依旧抑制不住我内心的激动。
3
我突然想到了美丽中国的口号之一:“相信可能”。
的确,教育其实需要“相信可能”,就像播下一颗没有扒皮的种子,也许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可以开花结果,但总有一天你的相信会等来收获,所以千万不能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而我也越发相信我们所有人所做的事情,给当地孩子们甚至老师们带来的影响,给我们身边人带来的启发,都如这星星之火一般,一代接一代,总有一天会照亮出更美好的未来。

(他们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