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云”游而生的斑斓小事

· 校友故事,来源:美丽中国

支教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直到你打开它)!


这就是我


broken image

大家好,我是美丽中国16-18届项目老师徐扬,现支教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目前我教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三年级三个班的美术,也曾客串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老师。在这两年中,除了学校安排的教学科目,我还开展了上图中杂七杂八的项目和活动。

为什么选择支教?大学毕业那年写的这首诗大概可以解释吧。支教,也是幸福的小事,之一。

broken image

感恩身边的资源和人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不知不觉带着孩子们做了不少项目和活动,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将这些经历分享出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美丽中国项目老师在支教地所做的事及产生的影响,或许也能给其他的项目老师提供一些开展项目和活动的启发。

由于内容多而杂,以下仅作简述,若感兴趣可点击相应链接了解更多哦。


杂七杂八


非洲手鼓

这是刚来五小时开展的第一个项目。有个班好多学生买了手鼓,而我刚好有一点打鼓的表演经历,手鼓兴趣班便很快成立了。

手鼓课就像一次次的冒险,学生享受其中,既能够感受和学习手鼓律动的技巧,也能够了解更多打击乐文化。除了基本功训练,我们还排练了不少曲目,如《Hakuna Matata》《弟子规》《Ku Ku》《鞋子特大号》等。

去年校“六一”儿童节,手鼓班的20名学生全部登台表演了手鼓版《宠爱》。今年初,手鼓班的12名孩子还受邀在美丽中国云南地区寒假学院开幕式进行了展演。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小时候曾梦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如今教了两年的手鼓,也算实现了这个小愿望哈。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因着兴趣与一群孩子共同学习和探索手鼓,在无畏的尝试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创作乐趣


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发现图示法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发展,能够让他们的学习更为轻松,便想系统地教学生一些思维工具。由此而提出的思维导图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开展得比较顺利。

学生不仅会画会用思维导图,也在小组探究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本校老师会来旁听课程,并开始将思维导图引入其教学。

另外,在薇薇姐和项目主管牛大大的鼓励下,通过推文和讲座等方式分享思维导图项目,不少美丽中国项目老师因此受到启发也在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来支教之前,自己从未画过思维导图,而今带过三期思维课程后,竟然画出了不少思维导图,包括此文开篇的那一幅。


绘本阅读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课,绘本阅读是需要挤时间来开展的。实际上,孩子们特别期待绘本阅读课,觉得这样的课非常有意思。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通过课堂朗读、课后复述、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绘本的营养。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绘本故事中充满了温情与智慧,因着给孩子们准备绘本故事,自己也读到了好多儿时不曾听闻的故事,与孩子一同感受童真童趣是非常美好的体验。


乐乐滑

本是课余时间带着自己班的孩子玩轮滑,结果活动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全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玩耍、切磋。轮滑活动能够强健孩子的体格心智,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同时为他们的童年增添美好的记忆。不少孩子周末在家都会互相约着练习轮滑呢。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在轮子上飞舞,一起玩有趣的花样,快乐是倍增的。看着他们滑得越来越好,内心也十分欣慰。


课本剧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参与表演、观赏他人表演都是愉快的体验。《九色鹿》课本剧本是班级的一次小活动,却不经意间演变为一场面向全校老师和同年级学生的展演,场面壮观,孩子们非常尽兴。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惊喜于学生在自由之下的无限创造性,也感受到了当老师“无为而治”的欣慰。


撒梅调研

这是和美丽队友黄哲浩老师共同发起的项目,我们联合各自班上的撒梅族学生和家长,通过调研实践来发现身边的撒梅文化。同时,基于调研成果,开发与撒梅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向师生、家长乃至社区宣传撒梅文化。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到昆明东郊的撒梅族,感受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通过走访调研,结识了一些关注撒梅文化的人士,也对接了一些原本相对孤立的资源。最重要的是,通过带着孩子、家长共同调研,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倒计“诗”

在和孩子们最后的相处时光中,带着他们一起读诗、写诗、分享诗,用诗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诗性,他们积极地创作。我们打算在这学期末挑选一些优秀的诗作编成一本小诗集——《诗窝的心跳》。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从未给别人读过诗,如今有了一个班的小听众;从未跟别人分享过自己写的诗,如今也有了小知音。和一群同样醉心于诗歌的孩子在一起,时光更亮了。


小笔友

该项目由美丽中国滇中地区老师共同发起,自班的5名男生和5名女生分别与楚雄州大姚县金龙明德小学的5名男生和5名女生一一匹配为小笔友。

参加小笔友项目的孩子都非常喜欢这种书信交友的方式,在互相介绍了自己后,他们也会把身边发生的趣事分享给笔友,还会互寄一些小礼物。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赠人笔友,心有余乐。”作为一个中间人,每次把别人的期待寄出去,把收到的期待发下来,有一种幸福的责任感。很开心孩子们愿意与我分享小笔友的种种,也让我去感受他们在纸笔间的感受。


整本共读

自2018年“4.23”世界读书日,全班开始共读《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以下简称《纳》)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以下简称《声》)。全班学生都能够非常自觉地齐读《声》,即使老师不在教室,课代表也能够很好地组织诵读。

初读《纳》后,全班分成8个小组进行不同章节的深入探究,并进行展示。全班还将共演大戏,并邀请所有孩子的亲人前来学校观赏。

broken image

徐老师的收获:成人读书和孩子读书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与孩子们共读,能够互相启发。在探究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们创造性的成果。

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大部分项目和活动并非始于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往往只是缘起于某个感动或某种责任,之后才在一步步的摸索和执着中逐渐明晰开来。真心实意决定去做的时候,困难总能够克服,惊喜也会“趁虚而入”。


教里教外


在这两年的支教中,不仅仅是围绕着教学,也有不少教学之外的活动:家访、访校、旅行、骑行以及养狗这样美丽的意外……


家访

家访基本都是周末,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和家长面对面地互相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看看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再给孩子送本书。

起初,并不习惯留在学生家里吃饭,生怕麻烦人家,后来盛情难却,吃顿便饭也平常了。由于学生都住在附近的几个社区,所以常常一次连访几个,孩子对待家访的心态也比较自然。有些孩子觉得家访就是老师去找ta玩,还总是问:老师什么时候再到我家家访呀?

家访确实能够让双方了解到很多平时不知道的信息。有些事情家长不会主动到学校找老师说,但是在自己家里他们则不由地倾诉出来。当信息更全面后,再看学生的某些行为,便能更加理解并更好引导。

此外,在孩子身上发现的天赋,也会跟家长反复强调,比如有个小才女文笔特别难得,家访时忍不住称赞,开饭馆的家长得知女儿的天赋后,也更愿意给孩子买书或带其去图书馆、书店看书。


访校

来访:支教第一年,和同校的上届队友会互相串门,昆明地区的其他老师也会来这里交流、聚餐。此外,住处有间空房,其他地区的美丽老师路过昆明会来经开五小访校,吃住全包哈。

去访:在各校区轮流举行的机构培训活动是美丽老师互相交流的好机会,另外,老师们还会自发邀约,三小和四小的各校区,骑着骑着就到了呢。

broken image

实际上,这些经历并非与教学相隔离,反而能够滋补教学。

比如,果中国水果派对的设想正是在家访过程中闪现的;访校的老师看到经开五小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也开始教自己的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旅行和骑行的图片、趣闻可作为课堂的知识拓展;学生非常期待老师分享狗狗的趣事……教里教外其实是“难舍难分”的。


育人 遇自己


★ 初来,心虚不已

刚到经开五小时,发现半年前搬至新址的学校非常“高大上”,师资雄厚、生源优质、设施先进,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来支教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诚惶诚恐地开始熟悉周边的一切,慢慢地发现问题寻出思路,才渐渐地坦然于此。


★ 如今,不虚此行

梳理支教的点点滴滴时,发现一闪而过的两年时间里,竟然可以做那么多事,而且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有价值。

支教之前,自己并没有学过非洲手鼓、思维导图、戏剧表演等等,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未曾有过绘本阅读、水果派对、共读诗书等等的经历,反倒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验了这些。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不断地挑战自己,也一次次激发了自己的“教师力max”——原来自己还可以做出这些!而这从无到有的一切,皆因“云”游而生。

选择支教,寄游云南,所能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当地老师、学校、社区;所能改变的,也不仅仅是教学方式,还有成长路径,别人的、自己的。说到底,教为表,实为“YU”,终也为了“YU”——育人,遇自己。这不正是美丽中国所传达的吗?

在此,感恩机构和学校在各方面的支持,感恩一路相伴相助的人,斑斓的小事,因你们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