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2019,我想成为你的翅膀!

· 校友故事

2019,我想长大……一份真挚而朴实的新年愿望,道出了孩子们成长背后的温暖故事。孩子们或大或小的愿望,深深触动着关爱他们的每一位项目老师,他们希望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愿望!


“元”气满满,“慧”聚能量

目前支教于云南白族自治州南涧第二中学的刘元慧,是美丽中国支教2017-2019届项目老师,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元慧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元”气满满、“慧”聚满满能量!她带着孩子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broken image

2017-2019届项目老师刘元慧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访谈时回忆起第一天上课时没有课本的小“意外”,元慧老师的语气轻松,但实际上,刚开始支教的时候,需要适应和面对的事情有很多,应接不暇。  

“刚开始跟学生们不熟悉,发现他们会不断地试探新老师的‘底线’,从一开始收敛,到犯一些错误,来观察老师的反应,比如暴露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跟很多项目老师一样,元慧老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得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她坦言,这些事情在来支教前,都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印象,所以开始支教的适应期,发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成了支教的日常。

问起元慧老师是怎么知道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她说:“朋友圈看到美丽中国招募,没听宣讲会,直接报名,然后通过筛选就来了。”

听完觉得元慧老师真·洒脱,也真·优秀。

初识元慧老师,访谈开始的时候,小编还担心容易冷场,元慧老师一句“没事,我是个话痨”,全程都让小编觉得轻松温暖。而她的温暖,源于她对幸福感的追求,以及她向学生们传递的满满正能量!


建立自信,理想激励

元慧老师的朋友圈,充满了美好的生活气息。

刘元慧老师朋友圈图片


小编好奇问起这些要溢出屏幕的幸福感源自何处,元慧老师说道:“从小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做的决定,加上受中学老师影响较深,我觉得素质教育就是引导人获得个人幸福感的教育,所以中学的时候,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老师们都比较鼓励我们参加课外活动,我高中就是话剧社的副社长。”

说到理想,元慧老师提到,她跟学生们建立起信任后,学生们会跟她说些悄悄话,帮她了解时下流行事物,甚至有的学生会主动同她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孩子们缺乏如何实现梦想的认知。”听完孩子们的心里话,元慧老师觉得要做点什么,帮助学生们养成如何实现理想的思维习惯。而她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

元慧老师通过集卡片换小礼物、举手发言、完成作业可以集卡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礼物则大多是一些相对健康的小零食,本子、便签、明信片等。”

这个简单的设置是否能使学生们自信起来,元慧老师一开始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半学期后,她发现学生们真的表现得更积极了。期末的时候,她精心挑选了几本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书,送给学生们,其中一名学生正是因为积极向上的表现而获赠。

“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昏昏沉沉,我就讲讲自己的个人经历,讲得比较具体,加上一些有趣的见闻,希望这样能让学生们对怎么实现理想,有逐渐清晰的想法,还好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除了集卡换礼物,元慧老师还把下午第一节课改成师生提问,围绕人生理想做个人经历演绎,给很少出游的乡村孩子们做理想教育。

broken image
刘元慧老师跟学生一起


一本校刊,“聆”听生“音”  

采访元慧老师的时候,她提起本学期要带着学生们创办一本校刊,一方面希望能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给全校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本校刊会是什么样,会对学生,甚至对学校有什么影响。 

直到前不久,元慧老师的朋友圈连续几天在晒这本叫做《聆音》的校刊,她的开心,从来都藏不住。 

broken image
《聆音》第一期封面


虽然说做就做了,但元慧老师一开始也还是有些担忧的。

“一开始要做校刊,真的什么都没有,我想着那就先从招小记者开始吧,便请各班团支书去各自班里问,本来觉得应该不会有很多学生报名,毕竟是个要动脑、要做很多事的活动。”

“没想到,有60多个学生进入了小记者面试,最后有21个学生成为了首批小记者。”这个开局就让元慧老师很惊讶,她没想到,后面还有“惊喜”。  

broken image
《聆音》团队合影

  

小记者选好后,元慧老师一个人开始了培训、当主编、请另外一位项目老师杨超做摄影指导,乐观如她,也还是觉得辛苦。

加上刚开始进行采访的时候,学生们都比较胆怯。一次学生要去采访校长,元慧老师是这么描述当时的场景的:“这个学生在我身边磨磨蹭蹭,就是不进校长办公室。我反复鼓励她进去,连跟校长说什么话都告诉她。”一度让元慧老师觉得之后很难把校刊做出来。

后来那个学生采访了校长还有其他老师,也跟元慧老师说“原来老师们也没那么恐怖”,她才开始觉得校刊有戏。而之后的“惊喜”也是一个接一个。

  • “老师,我变得更开朗了!”

如果说学生开始敢采访是元慧老师发现学生的小进步,那学生亲口跟她说出“不光是我的同学,甚至是我爸妈都来跟我说我变了,变的不一样了,他们跟我说,我变得更开朗了,更会跟长辈交流了”,就是连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进步,这样的自我觉察,恐怕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  

元慧老师表示,她的学生里,特别是女生,即使学习好,也都不怎么显露自己,不那么自信,而出刊后,元慧老师发现“肉眼可见她们的改变——她们变得在对话的时候,能直视他人眼睛了。”  

broken image

  • “老师,能做新的栏目么?”

元慧老师是第一期《聆音》的主编,一开始学生们只是按照她的规划和安排来做事,她说什么学生们就做什么,而到了第二期,学生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让她感到很意外。顺着学生们的意愿,《聆音》有了“一期一花”栏目,每一次学生们找一种校园里能见到的花,科普这种花。  

broken image
“一期一花”栏目

  • “老师,我们能办一期特刊么?”


办完第二期校刊后,已经临近期末考,也有校运会,元慧老师跟小记者们商量停刊,结果学生们主动提出要办一期校运会特刊,也在3、4天内独立完成了特刊栏目策划、采访、摄影、写稿、排版等工作,让元慧老师直呼“他们好大胆”。  

broken image
运动会特刊


  • “元慧老师,老师也可以投稿么?”

出刊后,元慧老师会把《聆音》放到各个办公室里,有一天一个当地的英语老师跟她说:“哎呀,我觉得你们这个校刊做的特别好,我有点感想,写了一点东西,你看看能不能用。”校运会特刊的前言,就是这位老师写的。

broken image
特刊前言

当时元慧老师特别感动,因为一开始是她一个人在做,自己支教结束后,校刊还会不会办下去也不确定,更没想到会受到当地老师的认可。这名英语老师主动表示要投稿的一瞬间,她觉得之后校刊很有可能会继续办下去的!


我想成为你们的翅膀!

2019年暑期,元慧老师即将结束支教,两年间,从陌生到熟悉,已经和学生们建立了难舍难分的情谊,她在朋友圈对学生深情地说“我想成为你的翅膀!”。  

这学期她为学校图书馆向各大高校筹集了一批图书,即使是跪在地上一上午,一本一本的整理,但她的内心是开心和幸福的。  

broken image
学生们也帮忙一起整理募集到的图书


相聚让离别变得困难,还好元慧老师跟学生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一定能在结束支教后,大家每每想起一段段难忘的时光,都能扬起嘴角。而元慧老师对幸福感的追求,学生们都感受到了,她就像冬天里的阳光,被照到的地方,就会觉得暖。

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项目老师们都能有所付出,有所收获!你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让乡村孩子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下期预告:“2019,我想……”系列推文持续发布中,敬请期待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