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校友故事,来源:美丽中国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关注孩子们的现在,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

 

90后海归女孩,美丽中国支教项目2016-2018届项目老师李郁青,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支教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在乡村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未来有一天,将会枝繁叶茂,长成大树。

broken image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2016-2018届项目老师李郁青和孩子们

  • 实践者 · 把厨房搬进教室

“What is this?”在英语课堂上,穿着围裙的李郁青指着刚刚做好的三明治问孩子们。他们大声回答“sandwich”。

 

不同于城市里的孩子,在上李郁青的英语课之前,这所学校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三明治、沙拉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让小学生明白他们从未见过的单词,李郁青拿出了拿手好戏——情景式教学,把厨房搬进教室。

broken image

为了让孩子记住“sandwich”这个单词,李老师化身李大厨

李郁青说,在我们这所小学里,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和上网都不方便,孩子们也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我在教孩子关于西方食物这个单元的时候,有了把厨房搬进教室的想法。

在这以前,孩子们只能在字典上看到这些单词,但是上完课后,他们不仅知道了食物长成什么样子,还能看到制作过程,并且尝到了是什么味道,同时也把单词印在了脑海里。

  • 倾听者 · 解忧杂货铺

当一个乡村孩子有着千奇百怪的问题,他应该在哪里找答案?

当城市孩子已经学会从微博、微信了解社会热点,学会从TED、可汗学院学习世界最前沿知识的时候,很多乡村孩子们还处在原始的求知阶段。

为了解决乡村孩子这方面的困惑,李郁青开展了“解忧杂货铺” 这一项目,和孩子们通过写信的方式聊天,始终保持着回信的热情,经常现身说法,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一封封信拉近了李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

李郁青说,“解忧杂货铺”这一说法,是借取于一部畅销小说的书名,学生只需将自己的困惑写出来,投进该校一个信箱里,我一一拆开并回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温暖,消除迷茫和无助感。

 

在过去一年中,孩子们总共给我写了400多封信。当他们情绪低落时,这一项目会对他们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和帮助,效果非常好。”

  • 行动者 · 走访100个学生家庭

支教后的第一个寒假,当大家都希望赶紧结束工作回家时,李郁青却选择和队友,每天行走在天寒地冻的深山中。14天,走过40个村庄,翻过无数的山头,走访100个学生的家。

 

李郁青要去家访的念头,源于她这个“外来客”与孩子们若远若近的距离。她一共有157个学生,每天与80多个孩子共处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但和每个孩子单独讲的话都屈指可数,总感觉和学生有许多的话要对彼此讲,但未曾有机会。

 

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大都在外工作,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为了能和更多家长交流,李郁青决定,在寒假的时候,开启家访模式。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14天、40个村庄、100个学生家庭,李郁青行走在大山深处

高山,深沟,窄路,陡坡,曾经恐高的她一次次突破心理极限,和队友徐倩在山间上上下下,穿越遍地乱石与荆棘,用了两周的时间穿梭在甘肃陇南的乡村。

 

家访的最后一站是离学校最远的草坪乡,整整一个白天,大雪下了又停,停了又落,两位老师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咬着牙走访了住在这里的三四个学生。当她们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告诉她们,“老师,你们夏天再回来,那时我们家乡特别美。”

 

很多人问她:家访到底是为了做什么?她回答道,“可以使我成为一个更谦卑的服务者,更细心的老师,和更成熟的人。”

对于未来,李郁青说,项目结束后,她计划继续从事与教育创新、乡村教育相关的工作,为中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broken image

亲朋好友时常跟我抱怨,问我是不是支教上瘾了。我明白他们的隐忧,也懂他们的不支持也不反对。然而我并不是有多热爱支教,我向往的是教育均衡这个美好的愿景,而支教恰是通向它的路径之一,它是过程,不是目的。我更没有对它上瘾,恰恰相反,我也希望它有尽头。

——李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