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王咪:从这些孩子身上,我发现了更多可能

网页版月报 > 美丽速递
· 网页版月报,美丽速递,来源:美丽中国

今天,美丽中国为您推荐一位“身份不明”的人,

她是作家王朔的女儿?艺术家?

还是单纯的编译工作者?

她是一千遍工作室的创始人王咪,

从金融到艺术再到出版业,

她游弋在诸界之间,

却一直是按照内心行事。

她与美丽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故事?

下面请听听她的演讲。

大家下午好,我是王咪,我从来没有一个特别明确、具体和庞大的目标,让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好像我的那个人生都是已经被规划好了的,好像并不是这样。


broken image


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当时读的是经济,也在那种世界几强的会计师事务所里面做过,可能之后就觉得并不是特别适合我。之后反而是无意之间接触的艺术史,现在成了跟我生活和工作都特别有关系的一个专业。


毕业以后我在美术馆里面工作过,也在艺术媒体做过编辑,之后去法国学法语,我当时跟家人和朋友说的是,我去学法语,回伯克利,接着念我的史论。其实当时真的是,因为我的男朋友在巴黎,所以我去那儿完全就是为了谈恋爱的,后来这个人变成了我的老公和我的工作伙伴。


所以我想说的是,生活是无法被预期的,因为它有太多种的可能性了,很多时候你做一个计划,它也不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broken image

王咪与丈夫朱砂


可能说到这儿感觉,我并没有一个特别积极向上的态度,好像并不是社会里,现在大家比较会认同的那种正能量的感觉。但我觉得正能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觉得人生并不是只有一种价值取向。


像现在我们在做的一本书,是一个女性艺术家的,她叫马秋莎。她有一个作品我特别喜欢,它叫《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在这个视频里头,这个艺术家就面对着镜头,你会觉得她说话有点吞吞吐吐的,好像有点慢的感觉,你说不上来哪怪怪的,但到这个视频快结束的时候,她从嘴里吐出一个刀片来,上面已经沾上了血迹。


我觉得这个作品并不是那种现在所宣传的,好像特别正能量的那种东西,但是她对痛苦,或者她对童年的那种描写是特别生动的,我觉得这种东西是让我非常喜欢的。


broken image

《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片段


我可能不是很喜欢公司这个词,好像它是一个大学毕业以后大家都要去上班的那么一个地方,而且好像在公司这个地方有一种企业文化,好像所有人都要有同一种信仰,或者是要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


工作室可能是我现在比较喜欢的一种状态,我们工作室现在差不多有10个人左右,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合适的数字。因为它并不是像大公司那样,会产生很多的行政工作,我们不需要去做报告,或者做总结这些东西。


但它同时又不是一个以个人为主的这么一个工作模式,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工作其实还是挺辛苦的,就是别人没有办法帮你排解你所有的困难和困惑,所有东西都需要你自己去弄。所以工作室这种状态,可能现在真的是比较适合我们。


broken image


我们工作室也是由一群特别不一样的人组成,像我们有一个编辑,他其实是个艺术家,这个礼拜他有两个个展要开幕,所以他可能中午上着上着班他就跑出去了,然后下午还回来。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俩在面试的时候聊了得有2、3个小时,然后他特别兴奋地把他那个小本本拿出来,里面画了好多他对他作品的构图,还有他写的笔记,那种热情特别感染人。


我们还有一个编辑,他是一个作家,他平常就会给杂志、报纸,写专栏、写书评。我觉得每个人的爱好和兴奋度都是会随时改变的,一群在一起工作的人并不需要随时保持一个高度的统一。


可能有些人觉得说做图书挺好的,我们应该往出版上面发展;有些人觉得说我们应该更商业,把公司做成像广告公司这样的;还有的人觉得说,我们就好好地做新媒体就挺好的,我觉得这都是不冲突的。


broken image


我作为美丽中国的志愿者去大理参加了一个访校,我们是在南涧,是在离大理差不多1个小时40分钟车程的这么一个山区里面。


在晚饭的时候,当地的罗校长跟我说,这个学校有1500多名学生,但是只有10%的孩子是之后会去上大学的。


所以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更多的孩子们去上大学,而是要帮助那90%的孩子们,他们可能在家里并没有那种特别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之后也是需要去回家务农的。所以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像体育、像英文、美术、音乐这种,就是并不会让他们的成绩变得更好,但是会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的这种科目。


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当时我们旁听了三节课,两节英文、一节美术。这两节英文课里面,其中一个老师是从安徽大学毕业的,还有一个是从美国回来的。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老师们会特别积极地调动这个课堂的气氛,那些孩子们你会觉得他们真的是特别的开心地在回答问题、在做游戏,特别积极地举手什么的。


在那一刹那,你不会觉得他们是一群山区的孩子们,他们可能跟北京的,或者是美国上的那些英文课里面的孩子一样,我觉得那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怎么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我觉得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好像纳入一个城市里面的系统里面来,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去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然后去上大学。可能更是要教会他们,生活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生活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面貌的,课堂里面教他的这种东西,它可以更把他们代入到之后的生活中,家庭关系里面、人际交往关系里,甚至是他们的婚姻关系里面,我觉得这种东西才是对孩子们最重要的。


broken image


这可能不光是支教老师,或者是校长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工作室里面,我们也经常会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让读者对我们的书产生兴趣。


可能我们最后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论,我们并不是要告诉读者说,这本书比这本书更好,或者是这个作家比这个作家更牛,而是要在现有的这种大环境里面,给大家提供另一种选择,我觉得选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


所以我觉得现在好像大家有一种压力,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终极的目标,然后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好像假设一种行为路线。


但是可能事实上就是,从我个人的经验上来说,可能生活中有很多不期而遇的美丽,那种东西、那种面貌和可能性、和选择,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今天选了这么一句话,苏珊·桑塔格的一句话,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生活,因为生活并不是线性的,它并不是只有一个道理、一种面貌和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