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豪,美丽中国支教2017-2019届项目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国际新闻专业。曾支教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中心小学。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钟老师先后担任了三、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及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高质量地完成了课内教学任务之外,钟老师还开展了环保课、健康课、性教育课等课外项目。

一、从内容到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
项目第一年,钟老师负责教授三、四年级的英语。课堂上的钟老师从不介意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生眼中的他总是充满激情又兴致高昂的,钟老师的英语课永远是那样的轻松而又热闹。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是钟老师英语课的一大亮点。在日常的生活中,英语其实离孩子们很远,很多孩子看到了陌生的单词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读,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对此,钟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自然拼读法。

一开始,学生们总是有点“羞于启齿”,钟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使用自然拼读法。只要学生尝试了都会获得一个大大的表扬。渐渐地,曾经看到英语就害怕的学生会因为正确地读出了一个长单词而高兴好几天,也会在见到陌生的单词时勇于张开嘴,不管对错地去尝试了。
这样的激励使得学生们的发音愈发标准,也让学生们发现英语其实很容易读。因此孩子们更喜欢学习英语了。钟老师设计了一个得分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这个机制的奖品更是十分有趣。钟老师曾向他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朋友征集过有当地特色的照片,再把这些照片洗出来当作奖品发给累计得分到达某一数值的学生。
这些照片上都是孩子们未曾见过的东西,钟老师就趁此机会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新东西。西藏的牦牛、巴黎的教堂,这些原本远在天边的事物,却与一群山里的孩子有了奇妙的羁绊。钟志豪老师收集的明信片,以激励计划的方式给学生兑换,以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兴趣。

得分更高的学生还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特权。钟老师会请自己在北京、在英国或是西藏的朋友作为神秘嘉宾来跟孩子进行一个一对一的视频。这些神秘嘉宾会结合他们的人生阅历去和学生分享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太多的同学好奇视频对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又在说些什么,所以当一个孩子在跟神秘嘉宾视频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个小小的“偷窥者”躲在门后面好奇的往教室里面张望。这样的奖励很有神秘感,学生对此也感到非常期待。钟老师始终坚信,相较于物质捐助,精神上的激励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
二、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视野
在项目地的第二年,钟老师教授的科目由三、四年级的英语转为二年级的语文。“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安排不能预见,并且语文备课时间要更长,内容也更多、更复杂一些,还需要学会运用合适的词汇与学生交流。”这是钟老师在刚开始语文教学时的感受。
面对困难,钟老师没有气馁,他这样说道:“首先要接受,接受以后再考虑教学的质量。请教队友、当地有经验的老师,反复地翻阅教参,参加美丽中国的线上语文支持活动等等,这些对我教学上的转变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是抱着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态度,即使在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也大不相同的条件下,钟老师也非常快地适应了低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

钟老师一直很认同正面管教里的教育思想,“当学生有好的感受时,才会有好的行为”。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在他的课上给学生们带来好的感受。他不会随便地剥夺副科的时间,因为他认为在什么课做什么事情,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钟老师说:“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如果不上副科他们就接触不到外界的生活,所以我会尽量把自己接触过东西分享给学生。如果我自己不懂,我就问问其他项目老师的经验用做参考。”
有些时候没有条件,有些内容课本上没有,钟老师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创造条件。

比如在环保课上,钟老师会去询问在有关环保的杂志社工作的朋友,然后设计和分享一些关于环保的游戏给学生。钟老师曾在他的课上进行过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游戏,这个游戏让学生们知道了垃圾可以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垃圾又是怎样回收的。通过这样一个个生动的小游戏,钟老师在他的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名叫环保的种子。
钟老师说:“即使这些孩子在现在的生活中并没有接触到垃圾分类,也不需要他们对垃圾进行分类。但是我现在给他们讲了,他们知道了、有这个意识了,当以后他们长大了,遇到了这个东西,能想起来小时候曾经学过,就可以了。”
三、从观念到实践,育人遇自己
在大学时,钟老师就一直在关注有关性别平等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性别刻板印象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比如当男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你是男子汉不能哭,”还有当女孩子表现出对军事的兴趣时,很多人会说:“小姑娘喜欢打打杀杀的多不好,”其实这都是性别方面的刻板印象。
面对这些现象,钟老师想,如果从小就给孩子们讲述性别平等观念,那他们长大后会不会淡化这些刻板印象呢?从观念到实践,钟老师身体力行的在他的班级里淡化男女生之间的性别概念。比如说排队,在钟老师的班级里,排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身高,跟性别无关,所以钟老师的班级排队的时候男女生是混站的。

课堂上分组的时候钟老师也在刻意地去淡化性别概念,他不会根据男女生的性别去分组,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家庭住址、回家的交通方式等方式来给孩子们贴上不同于性别的新标签,而这些新标签也可以随时被撕下来。钟老师说:“我希望这种方式能在一些重男轻女的乡村地区,告诉孩子们其实女生也可以和男生一样,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等他们成为父母之后,也会把这种观念教给自己的小孩,也会更加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们只有在充分地认识了性别差异的前提下,才会懂得尊重性别的差异,从而淡化性别的差异。那么这时,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钟老师在全校六个年级都开展了性教育课程。在性教育课堂上也出现了学生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听下去甚至起哄的情况。钟老师没有因此觉得挫败,反而会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他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不能接受的东西,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断别人。
有一次,钟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过性教育课后接到了一个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学生家长说有些关于性教育的内容,自己不太会讲,讲起来也比较尴尬,所以很感谢钟老师能给学生普及这些自我保护的知识。

在采访的最后,钟志豪老师还想多谈几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做的事情其实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影响,这其实需要我们平常在处理事情多思考,提升敏感度。我希望和其他老师分享我的观点,在和学生谈话时,希望其他老师们能听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教育本来就是一件漫长的时期,需要等待更长时间让种子发芽,所以它是值得做的。有一天,我的学生会成为性别平等的新生力量,让这里的性别标签渐渐淡化,自信地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