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用教育改变贫困

· 资讯动态,媒体报道,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回到阔别三年的大寨中学,呈现在罗恩秀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校园,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她感叹道。

她今年刚考上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罗恩秀刚上初一,也正是在这一年,美丽中国项目来到大寨中学。

在罗恩秀印象中,这些老师和本地老师很不一样,教学方法新颖有趣,活力十足。而最让她感到新奇的是,这些老师打开了一扇门,将一个多姿多彩的外面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让这些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第一次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向往和憧憬。

美丽中国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通过招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后作为全职教师输送到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事一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项目期为两年。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是美丽中国的愿景和最终目标。

临沧是美丽中国项目历史最悠久的项目地之一,开始于20109月,前后共有250名项目老师来支教,学校28所,分布在临沧市云县、临翔区和双江县三地,目前共有项目老师67名。



精准教育扶贫


大寨中学位于云县山区,当地村民以种植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为生。据云县教育局副局长王世海介绍,近年来,国家提出精准教育扶贫,首先就是智力扶贫。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云县对贫困学生建档立卡,每人每学期补助2500元。

然而,农村教师的缺口问题不容小觑。大寨中学是云县教学资源相对完善的学校之一,全校1000多个学生,包括美丽中国项目老师在内总共只有63名老师。按照校长俸清立估算,目前一个班甚至达到60人,如果按40人来算,教师缺口大约在20人左右。

据云县教育局人事处股长罗开宗介绍,多年以来,云县通过特岗教师、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招人,但由于老师退休或者生育等原因,当地中小学教师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口,而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学校的缺岗压力。

但云南昆明地区总监李薇薇认为,美丽中国项目老师都是从各地申请者中,层层挑选的人才,如果仅仅定位于补岗,那将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如何在两年的项目期内,很好地利用这些老师,将是对学校的巨大考验。

broken image

新合完小美丽中国项目老师陈晨教授英语


一间屋子、一台电脑、一座双人沙发和一方茶几,这就是大寨中学的心理咨询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是2016-2018届项目老师刘今。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她,辅修了心理学,并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来到大寨中学后,她向校长俸清立表达了发挥所长开设心理咨询室的想法。

心理咨询室成立后,短短十天时间,就有二十多个学生填了申请表,最终四位学生成功按照约定时间开展了心理咨询。其中一个学生先后约了四次,向刘今倾诉了自己过往不愉快的经历。

对于心理咨询的内容,刘今一律保密,甚至连班主任都不会告诉,学生来我这里,只是为了倾诉,我必须对他们负责,保护他们的隐私。

除了发挥自身的特长,绝大多数老师都具备一定社会资源和吸引社会资源的能力,可以解决一些软件硬件问题。

刚来新合完小时,项目老师陈晨发现学生们喝水很不方便,而开水很容易烫到低年级的小朋友,于是在腾讯公益上发起了众筹,短短几天便筹集到5000元,购置了一套净水烧水设备,水龙头出水的水温在60度左右,不会烫伤小朋友。

而大寨中学2015-2017届项目老师陶潜,在整个临沧地区推行点亮眼睛项目,免费为近视的学生配眼镜,并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全市18所学校8500 名学生从中受益。

在美丽中国广西、甘肃区域总监何流看来,美丽中国承担了一部分精准教育扶贫的责任,所谓精准,就不是一刀切,一个政策适用好几个学校。美丽中国将优秀的项目教师输送到各个项目学校,通过灵活的人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由这些项目老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生活?生存!


一桌饭菜/一家人/一辈子

这是大寨中学三行诗比赛中特等奖作品,题为《幸福》。

作者小合(化名)是个瘦弱腼腆的男孩,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开了家乡,在外打零工,后来姐姐也辍学外出打工,所以一家人很难聚在一块吃顿饭。

在小合心中,温馨的灯光下,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顿热乎饭,哪怕只是粗茶淡饭,也是无比的幸福。

在云南山区,像小合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少见。在大寨中学,留守儿童占到50%以上。而在新合完小,全校458个学生,136个是留守儿童。

都是没有办法,如果留在家里,单靠种茶种地,一家人真的很难过下去。新合中学2015-2017届项目老师韩会双说。

在大寨中学学生小荣(化名)家里,一座两层小楼傍山而立。

小楼是小荣爸爸盖的,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两亩茶树和玉米,加上养猪,一年下来,大概能赚3000多元。后来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一天150元左右,收入不定,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一趟,而小荣和妹妹都在大寨中学住校。周日,姐俩一走,小院就剩妈妈一人,分外冷清。

每天早上,小荣妈妈6点多便起床,喂猪、种地,忙到下午5点多回家。山间的晚上格外寂静,每当这时,她就会想念在学校的女儿们。爸爸偶尔会打电话回来,有时会过问小荣姐俩的成绩。幸好小荣成绩一般在全年级20名以内,让爸爸妈妈的辛苦似乎有了新的希望。

我和他爸爸都是小学毕业,如果孩子学习好,我自然也希望她能考大学,走出去,不要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呆在这山里。小荣妈妈说。

这也是很多当地家长对教育的态度,顺其自然,只要孩子争气,无论男女,能供就尽量供。

尽管如此,女儿们周末回家,母女三人也很少聊学校的事情,各自睡在自己的屋里,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会说上几句。

我们在学生入学时做过统计,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学,好一点的,能上个初中。赵芳说。

在陈晨看来,文化的匮乏,当地的家长们大多不懂得和孩子沟通、表达情感,对孩子也缺乏鼓励和关注,长此以往,孩子们长期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正反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对学生的家访显得十分重要。然而,本地老师周末要照顾家庭,很难抽出时间家访,因此,家访的任务落到这些项目老师头上。他们利用周末,跟着学生,徒步走数小时山路,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家长进行沟通。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只能通过家访这种形式来陪伴。

在家访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老师们经常遭遇各种险情。今年11月初,刘今第一次家访,刚推开学生的家门,从里面蹿出一条大狗,将她扑倒在地,一口咬破了她的胳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半个月后她还心有余悸,那条狗刚下崽,看到陌生人进屋,可能以为我会伤害小狗,就攻击了我。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捋起袖子,胳膊肘处,两块红褐色圆形疤痕隐隐显现。

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贫穷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时那种发自心底的震撼和无处可逃的绝望。

今年10月,韩会双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学生小强(化名)家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家徒四壁,无片瓦遮头的土屋。小强的爸爸因为一场车祸,伤到了腿,小强妈妈离开了父子俩,父子俩和奶奶相依为命。

我当时看到那个情景,一下子就懵了。完全没有想到,因为小强是个特别阳光特别乐观的孩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无法想象他家里是这样的情景。韩会双说。

在和小强父亲交谈的过程中,韩会双得知小强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这让她的心又揪了一下。在云县,这样的家庭很多,有时候,老师在谈起某个学生家里的情况时,会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他们能做的,只是帮忙申请一份资助,除此之外,基本无能为力。



干大事无力感


支教一年后,罗悦悦越来越发现,当初那个要干一番大事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申请美丽中国项目老师时,这个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90后女孩,曾以为自己能让学生脱胎换骨,甚至幻想着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

然而,当她来到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中学,等待她的是初一年级两个班,100多号学生,教授的也不是她擅长的理科,而是历史。这里的很多孩子,他们的父辈,还有周围的哥哥姐姐,很多都是在家务农,或者出去打工。在他们的印象里,这就是他们以后的路。

看到这种情况,罗悦悦和她的伙伴们,会通过播放视频,或者讲故事,甚至是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孩子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今年2月,结束寒假返校的罗悦悦发现班里少了一个学生小文(化名),一问其他老师,才知道她辍学了。经过多方打听,罗悦悦得知小文的父母长期不和,她一直住在亲戚家,于是上门做了一次家访,反复劝说下,小文动摇了。

但最终,小文还是决定继续打工。虽然我一直很努力地跟她谈,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但从出生到现在,累计的家庭矛盾已经远远超出她的承受范围,她一心想逃离,再也不想回去。罗悦悦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

这件事情让罗悦悦充满了无力感,尽管她知道问题症结所在,却无力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优秀的学生流失。我们对她再好,毕竟只能陪伴两年,而家庭对她的影响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仅从付出时间来看,我们也不可能改变她。



润物细无声


尽管考上了云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张兴茴并没有因此而感觉轻松,只是偶尔谈起大学生活时,她脸上才会展露出笑容。

她终于走出了大山,但这样的结果是全家人十几年的漂泊和辛劳换来的。从初中起,父母便在外打工,哥哥也很早进入社会,一家人拼命赚钱供她读书。初中三年,每当周末回到家时,空荡荡的屋子会让她产生一瞬的怀疑。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

谈起未来的打算,她只想毕业后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在昆明,或者在临沧,然后尽快地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她憧憬着在城市里买房,然后把父母和哥哥从大山里接出来。她也曾和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父母都不愿意搬离小山村,以后再说吧!她轻声咕嚷了一句。

现在,和初中的同学偶尔也联系,但渐渐少了,价值观不一样,有的女同学都已经嫁人了。她笑。

实际上,大部分的人并不会走出大山,可能依然在山里,延续着父辈们的生活。因此,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们聚在一起,时常会讨论一个词,叫融入社区。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的教育,改变他们,改变学校,改变这个社区。李薇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最直接的影响是阅读。在罗悦悦看来,可能很多人走出学校后,就不会再阅读了,所以,抓住在学校的时光,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她们迫切要做的事情。于是,她依托图书馆开展了陪读项目,将58名大学生和大寨中学的学生通过读书联结到了一起。

这些学生,即使以后不能走出大山,他们也会成为家长,如果他们的素质能得到提高,未来下一代的素质,一定会得到改变。罗悦悦说。

美丽中国市场部高级经理李红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项目老师给孩子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同时,也会告诉孩子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云南大理鹤庆县,美丽中国做了一个项目——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通过让孩子们做家乡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家乡的美和存在的问题,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

在目前和项目学校合作的基础上,美丽中国开始尝试在楚雄州东瓜镇兴隆乡承办一所当地小学,命名为兴隆美丽小学,其中90%老师是美丽中国参与过项目的老师。通过示范,希望对当地其他学校产生影响。

在陶潜看来,教育的影响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对学生的影响,第二是对学校的影响,第三是对当地的影响。目前从美丽中国项目来看,这些工作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影响还得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