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上林、田东、那坡等县的中小学,活跃着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他们20多岁,思想活跃,色彩斑斓。
他们在广西的乡村勾画美丽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甜蜜、爱、勇气和奋斗的种子!
他们就是来自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们。
校园从此变了样
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大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乡村倾斜。但同时,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状况还在不少地方存在,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一环的师资力量,制约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于2008年启动,其愿景是“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项目通过“两年轮换制”,实现一岗多人,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

呀!这个跟头没翻好,下次一定会更好
美丽中国支教的这一模式正好解决了广西部分地区的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痛点。在广西,用公益力量充实乡村教师资源,是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2016年8月,经过半年多的筹划,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顺利落户广西,首批56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服务上林、马山、隆安、田阳、田东的20所学校。
现支教于广西马山县加方乡大陆小学的雍小慧,就是这样一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
雍小慧认为,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硕士毕业后,她选择加入美丽中国支教,来到马山县加方乡大陆小学支教,带着给孩子们发现美的愿望。在这里,雍小慧和其他几位支教老师,为大陆小学办了一件大事——争取来一笔赞助,给学校食堂增加了新设备,增加了新员工,每天提供有荤有素的早晚餐。之前,学校只有营养午餐。
而美丽中国支教2016-2018届项目老师黄长德,则在马山县加方乡加让宣明小学发起了一间“解忧杂货店”。他鼓励孩子们给外界写信,告诉他们可以打开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通过这里,孩子们收获了喜悦、视野和友情。
广西马山县教育局局长黄汉仕说:“这些老师一来,教师队伍马上年轻化了,学校有活力了。”

孩子们在认真的做着益智游戏
美丽中国支教2016-2018届项目老师庞鑫则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给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岜皓小学创办了图书室,在学生中发起阅读计划。庞鑫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有一颗拼搏奋进的心。
支教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坡圩村小学的美丽中国支教2016-2018届项目老师唐锦莉说,学习上,孩子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成就感,找不到乐趣。所以,她尤其注重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上,她带孩子们编排课本剧;朗读课上,她让孩子们趴在石台上听风看雨,感受自然。通过这些活动,课堂精彩了,课余生活更丰富了。
支教老师所到之处,教学教育面貌开始出现润物细无声的转变。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中心校校长罗逢秋这样评价说:“有支教老师的地方,给人感觉教学力量很雄厚,家长也觉得学校变了样!”他表示,以前常说“以老带新”,现如今,更应该是“以新带老”。
“美丽转身”
这些山外来的年轻人,不仅让孩子们充满了新鲜感,还给当地老师带来了冲击。他们也在悄然改变。“不少老师开始学习支教老师,掌握一些多媒体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马山县加方乡加让小学校长黄宁说。
学校的很多闲置设备也得到了利用。田阳县那满镇露美小学有一批教学设备,在支教老师到来之后被真正利用起来。“用3D打印机等其他设备上课,孩子们感到很酷。”美丽中国支教广西区域执行总监何流说,项目老师主要从国内知名高校选拔,广西地区的项目老师大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而且这些年轻人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培训,以确保能够胜任支教老师的岗位。
截至今年9月,美丽中国支教广西项目老师增加到107位,增加了百色市那坡县,扩充到25所学校。随着这107位乡村教育守望者的到来,广西众多的乡村小学,正在实现“美丽转身”。
据悉,2018年,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计划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开始服务河池市,并在随后几年中逐步增加项目老师,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