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意味着什么?
家乡是所有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许多人从家乡出发,去到了远方。
也有许多人离开了,又归来。
无论在哪里,遭遇什么挫折,获取什么荣耀,
家乡,为你付出,容纳你的忧愁与欢喜。
但世界上也有一群人,
他们离开家乡,
发现、帮忙建设别人的美丽家乡。
在美丽中国就有这样一群老师,
他们远道而来,为孩子们的家乡发起了众筹项目
——“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这一项目是2011年大理地区项目老师
发起的乡土教育类项目。
每一年都有新的老师加入,
截至今年已经举办了七届。
项目服务的家乡是美丽的鹤庆县。
这里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茶马古道的风情建筑,
有古色古香,而抓人胃口的食物。
缺乏的,仅仅是关注的目光。

“我们希望改变!”
作为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
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
只要拥有一个舞台,
就能用行动,勾勒出家乡的未来。
以孩子们的独特视角,发现鹤庆之“美”,
以孩子们的想象力,产出不一样的宣传品,
将鹤庆之“美”宣传和推广出去。
今年,有十位老师正为项目推进努力着,
其中,4位老师是主要负责人。
他们分别是:姬睿、曹瑶光、张洪臣、薛如玲,
今天,我们聊一聊其中两位老师,
曹老师和姬老师的故事。
曹瑶光老师,(2016-2018届项目老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现在任教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中学,教授七年级英语和历史。
在毕业季的时候,她偶然间看到姜文为美丽中国拍摄的纪录片,发现真的有一群人在做她一直想做的事,而且做了8年之久,不免有相见恨晚之感。支教的路程,从此成为他的征程。
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在周记里问他:“老师,是不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快乐?”她回复道:“考大学从来不是人生目的,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才是目的,也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她同时也意识到:许多孩子可能就是要留在家乡,如果他们不能成为科学家、外交官、医生和教授,我们是不是能引导他们,成为镇上的好厨师、好司机、好生意人,让他们也一样,成为勇敢、正直、善良的普通人。因此,她联合发起了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项目,努力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思考家乡和自己的未来。
姬睿老师,(2016-2018届项目老师)2015年10月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16年,她偶然间看到美丽中国在网易公开课上的广告,当鼠标点开链接时,她毫不犹豫写了申请书。做出了她最勇敢也是最美丽的决定。
在2016年11月,鹤庆团队最早开始讨论美好项目时,大家纷纷表示:“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模式和运作都相对比较成熟的课外项目。但是细心的姬睿老师还是发现了其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于是老师们经过讨论,确立了四校联合、影像记录、综合评比、短期夏令营等方式,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寓教于乐,重新激发学生对自身生活环境的热情,用自己的表现和成长,更好地发现、观察与记录家乡的美丽。

这几位老师,不仅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神奇的想象;
在他们的激励下,
许多孩子已经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

实际的作品(如模型),出版物(如宣传册、手绘地图),海报,宣传视频,服务(如成立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等产出缤纷多样。
借助定期调研活动,
孩子们对建设家乡的憧憬和热情,
也尽显于培训报告和现场展示中。

多次培训下来,
美好项目对学生、家乡的发展助力不少,
也激发了老师对项目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