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目的是?

美丽综合 > 招募 > 招美丽中国准项目老师月刊募
· 美丽综合,招募,招美丽中国准项目老师月刊募,来源:付一笑,美丽中国2020-2022届项目老师

2019年,我做出了人生中又一“荒唐”的决定——毕业后去美丽中国支教两年。

不得不说,这一决定和我高二的时候突然说要学画画、走艺考一样的荒唐。我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一次又一次。

也有朋友说感觉这很像是我做的事——支教。奇怪的是我不太爱说话,也不爱“教育”别人,她怎么就会觉得这“很像是我做的事”了呢?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去支教,可能是我的本性使然。就像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人类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也不是驰骋于外,也不是清静自守,人类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我往回看,看到了这流水里有幸福与、有遗憾与无奈、还有一些我所珍视的价值,是它们一起汇聚成了这个承诺。

2017年,我加入了校青协的支教部与美丽中国的校园团队。也是通过它们,我接触到了现实更深的维度。

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支教项目的宣讲时负责人说的一句话——“我去交朋友,而不是去同情别人”,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对于“同情”这个词,我一向有种本能的反感。因为,说出“同情”的一方似乎总是高高在上,双方并不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如果只是去“说”“同情”,这个词又很容易被误用,以至于达不成真正的共情。在我看来,真正的理解是用来实践的。

我必须有所行动。

broken image


后来,我参与了很多次学校的短期支教活动。这种短期的志愿服务有它自身的问题。用“走马观花”来形容它较为贴切,它的理念是一个比较表面的东西,不少人出于功利的目的去支教,他们偶尔去支教一两次,课程结束不会忘了与孩子合影发朋友圈。他们忘记了他们的服务对象不是道具,不是背景,而是“人”。与此同时,我也并不想否认短期支教的意义。因为短期支教的项目里也不乏一些十分认真的人,他们为孩子、为课程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孩子的感受是敏锐的,他们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惊喜。也正是这些人“一点点”的努力的叠加构成了短期支教的意义。

我还想要做得更多一些。

broken image

  

第六期梦想导师“面具”系列课程


在我的眼中,志愿活动好像总是与“无力”与“遗憾”捆绑在一起。一方面,当我们去深入了解我们想要帮助的对象时,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我们无法与之抗争去改变大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还记得在一次家访活动中,我们家访对象的大哥说:“你们这种家访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根本无法解决最深层次的问题……我20 岁以前那会儿也像你们这样热血沸腾,做义工什么的。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一切,帮助到任何一个人……到了后来,发觉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之前做的也没人去肯定,也就放弃了……”这样的话我不是第一次听了,其实我们也都知道我们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即便带来了改善,它也是有限的、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曾经“热血沸腾”想着要

“改变一切”的人都像大哥一样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彻底的放弃了这一方向。这并不能怪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只是,我不希望我三四十岁的时候也会说起:“我20岁以前那会儿也像你们这样热血沸腾……到了后来……”。我想,这里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如果你有责任心,你就能坚持到底;你失去责任心之时,也就是你逃离之时。

  
broken image

  前阵子,我参加了美丽中国秋招的宣讲会。那天,有人向分享嘉宾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问题大概是“美丽中国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当时有好几个美丽中国的校友在场,他们一致认为是这里的“人”——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和美丽中国的故事,想起了在这里认识的朋友(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新朋友),也是他们让我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并保持一种激情。

broken image

  “退休感言”

或许,正是因为曾经的遗憾、内心的责任与那些朴素的愿望让我再次选择了这条道路。选择这条路也意味着相信行动、相信“微光”、相信时间、相信可能。

我终于明确了,在这样一条路上,“人”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