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人民日报|云南双江:播散诗意的种子,美育茶山的孩子

来源:人民日报

· 媒体报道

如果将大自然、童诗、绘画这三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临沧双江笔者找到了答案。“我想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让它们感觉到温暖,也让它们知道,我们是爱它们的。”这是双江县勐库镇中心完小学生诗画作品集里的一首小诗。生活在茶山里的孩子将心事寄托于笔尖,用稚嫩的笔触浅吟低唱着家乡的一景一物。自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落地双江以来,通过开展阅读、美育等多样的素养类课程,让知识和美在茶香的双江流动。

 

明媚的午后,笔者走进勐库镇亥公完小,不禁被校园里夏木阴阴正可人的美好一幕所吸引。茂盛的大青树下,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朗读着自己“新鲜出炉”的三行诗,她们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潺潺流淌,唤起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回想。循声望去,学生正沉浸在诗与自然中丈量着这个动人的夏天,抒发着对老师的恋恋不舍。

 

broken image

 

“风吹过来,树叶就有了生命。要走的老师就像被风吹走的树叶,此时,我的心犹如被刀扎了一下,杨老师,我们真的舍不得你走。”这首小诗是亥公完小三年级学生张婷婷在户外诗歌课上刚刚创作的。张婷婷说:“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还能写诗。直到遇到了杨恒清老师,带着她和同学们走进诗歌的世界”。作文本上的淡淡墨香氤氲着孩子们对远方的向往。

 

杨恒清说,在两年的诗歌教学中,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刚开始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渐渐地他总会被这些可可爱爱的学生治愈,被他们干净、纯粹,又充满力量的文字所打动。

 

broken image

 

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诗意无处不在。满目青翠的茶园、云雾缭绕的山岚、大树下的蚂蚁窝......广袤的大自然是他们灵感取之不尽的源泉。诗歌给孩子们带来了情绪发泄的窗口,许多孩子从不善于表达到学会表达,慢慢地他们把深藏于心的心事向大家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孩子的眼,孩子的心,日日都是新的,每天都是诗意的。“影子就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把我穿校服的样子,照成了盖世英雄。”“十年后的我成为了一个大人,我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我对我家人很好。”这是勐库镇中心完小学生诗画作品集《我的》第三卷里收录的几个作品。像这样直抵内心的小诗,校园里每天都在生发。“这个学期我们的诗歌课程主要是以感知身边的万物来入题的,所以我们和学生一起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去捕捉写诗的力量,自然而然的进行表达。”阅读课老师韩乾在谈及诗歌教学时脸上散发着明亮的光。

 

broken image

 

童诗里藏着天真,其实更藏着智慧。指导学生为这一首首清澈透亮的小诗配上符合意境的插画,是支教老师蒋梦灵最开心的事。课堂上,色彩明艳的花瓣,苍翠挺拔的竹子,仿佛能让人嗅到自然万物的气息。蒋梦灵表示,少儿美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她希望在美术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东西,去关注生活中美的东西,连接起身边的乡土资源,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而诗歌配美术就是最好的载体。


broken image

 

2023年,双江县共有14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继续支教于勐库镇、勐勐镇两个乡镇的4所完全小学。今年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进入双江的第12年。过去的11年里,美丽中国双江项目作为一条连接乡村孩子与优质教育的纽带,在项目地进行着多样创新教育的探索。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不断加强与项目学校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支教项目的优势力量,让支教老师的课堂在聚焦乡镇合作探索的同时更上一个台阶。从2021学年开始,美丽中国双江项目以阅读和美育为核心发力点,从阅读资源、阅读课程、阅读环境等角度打造了“坝子里的阅读宝库”阅读项目以及涵盖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用美庆贺”大美育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broken image

 

【手记】从写不出一首小诗,到一册册诗画集的诞生,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把诗意的种子播撒在了双江这片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地上。透过大山,透过蓝天,一首首诗就顺着心脏、指尖、嘴唇汩汩地流淌出来。在美育联结起来的美丽光阴中,一首首小诗,一幅幅插画,在童心的鳞片上划出一朵朵灿烂的火花,照亮每一个美好的小瞬间。茶山里的孩子在与美好诗意的邂逅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