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城里年轻人山区支教,六年后孩子去了城市,他留在农村

网页版月报 > 美丽人生
· 网页版月报,美丽人生,来源:美丽中国

何流是在美丽中国项目开始第二年来到大寨的。那个时候,他的身后还没有那么多的项目老师,在这个项目刚刚兴起不久的节点加入,他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将被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六年前,他在搜索其他关键词的时候,美丽中国从网页上跳出来,六年后,他仍然行走在美丽中国去到过的山川之间,他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像河流一般缠绕其间,不舍离去。


何流老师(左一)、李薇薇老师(右一)和学生们
broken image

2016年,对于何流来说是一个普通的夏天,他已经从大学毕业六年,这也是他开始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外头的蝉在树上烦躁地鸣叫着,学子们在家里等待着高考发榜的那一刻。他记得十多年前的夏天,他也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个,搓着手等着一个结果。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夏天却让他比那时候感觉更加难熬。


千万双眼睛盯着时钟,终于捱过了时间的红线。何流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看过了消息后,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十多年前,何流从北师大毕业,十多年后的夏天,他教过的云南的山里孩子,走进了他的母校。同样来到北京的,还有一个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孩。




何流老师(左二)与项目老师、学生们一起分享当年的故事


何流刚来到大寨那一年,孩子们还没怎么见过大学生。大寨是个镇,紧邻着金沙江,不少孩子从背后的大山里来,有时候沿着朝霞看着绿色的植物,听着河里的波涛声来到学校,又踏着一地的月光回到大山里的家中。有的孩子的父母无法守在身边,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一面。有的孩子的父母就在身边,但犯了错,父母也不懂怎么讲道理,上来就是一顿打骂。孩子的成长伴着江边码头的清风,风过后留下缠绕而不可预知的未来。


何流不喜欢说自己对于学生有着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他看来,“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历程,他们最终走向哪里取决于一个大的背景图景,而非其中一个节点,我们能做的只是补充好老师的那一部分而已。”每当我们和他谈起转折,他会说:“没有什么剧烈转折,改变都是一点点发生的。”六年的时间,他站在时光匆匆而过的背后,像是小心翼翼的花匠等待着整个花园的花渐渐地显露出蓬勃的生机来。


学校里来了新老师,学生们都觉得新鲜,这些老师竟然都是念过大学的,有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学生站在他们面前。大学曾经是无限遥远的地方,现在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近了一点,更近了一点。学校里的老师们平日里也很少看见大学生,这样一来,像是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伙伴,大家平时在一起备课、上课,美丽中国的老师们迎头向上的样子总是能让大家获得满满的正能量。


何流去家长家里和他们聊天,常常听见家长说:“我孩子比较笨,希望老师多费心。”“如果他调皮,老师就打他吧。”这样的对话多了,他自然也就知道了,家长们不懂教育,以为拳脚能解决一切问题。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却得不到足够的成年人的关爱,于是变得敏感、封闭。何流和队友们尝试着和孩子们在空闲的时候聊聊天、谈谈心,告诉他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敞开心扉做选择。有时候讲课讲到一半,他也会停下来,说说关于成长的那些事。最初刚到学校的时候,他觉得学习成绩挺重要,重心放在孩子们的学习上,时间一长,他明白并非所有孩子一定会进入大学,因此希望通过教育带给他们对于人生更为高昂的热情,无论走到哪里都自信快乐地活着,于是更加注重在课后和他们交流了。


周末的时候,尽管也想和队友多出去走走,但必有充足时间是要留给备课的。平日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早上醒来后窗外不远处就是青山,清晨的阳光洒进来,他们便要起床了。何流一个人教思想品德和历史两门课,又是初中生的老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一点也不能马虎。备课、上课、晚自习,这样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晚上还要回寝室接着备课。


那时候,何流的生活津贴一个月是2000,和同校毕业的同学们聊起月收入,这并不算多。他发现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激励他们阅读,但大寨镇子小,图书资源有限,孩子们家境又并不算太好,找到很多书读并不是易事。于是,何流每个月捐出好几百,和队友一起给孩子们为孩子们购置书籍,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渐渐地,书多了起来,他们又商量着一起做了一个图书室。为了激励孩子们念书,也为了帮助孩子们继续接受教育,何流还自己捐出一部分钱,和同事们一起建起了大寨奖学金。他那时候正值年轻人喜欢到处走走的年纪,许多地方都需要开销,但一些钱用到了学生身上,剩下的也就不多了。何流笑着回忆说:“那时候我可是个‘月光族’。”






回忆往事的何流难掩幸福的笑容


六年后,再对着这片山川江河,何流不再是个“月光族”了,那些最初还不及他肩膀的孩子渐渐长大了。许多孩子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大山深处空荡荡的呐喊,他们走到了家乡外面,看见了更多的东西。中考、高考结束了,孩子们被岁月的长河推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里。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陌生的城市感到迷茫的时刻,孩子们仍然不会忘记他们的世界里出现的第一批大学生。到比亚迪工厂工作的孩子有时会发来照片,告诉何流自己的生活近况。到上海、北京念大学的孩子感叹于眼前风景的奇妙,但新进了社团,活动策划方案不会写,他们还会时时发来消息询问何流。何流陪伴着他们从12岁,走到了将近20岁,他们眼前的路从能听得见江声的山路,变成了与霓虹路灯作伴的水泥大道,而手机里的消息内容,也从学不好英语的苦恼,变成了在城市里遇到新鲜事物的兴奋。而何流自己,也从二十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年近而立的项目地区执行总监。


何流并不喜欢讲故事,他和孩子们的生命交错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和波涛汹涌,这好像高考出分那天的深夜,孩子们那边应当是热火朝天、兴奋难眠,他这边,时钟“滴滴答答”在角落里响亮地转了一整夜。在时钟画下的年轮里,何流仿佛还能看见三年前,他离开大寨的时候,校长打来电话。他接起电话,校长急切地问:“美丽中国还能给我们供应老师吗?”在校长的眼里,美丽中国这些初出校门的毕业生,已经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了。


那时候,何流还是“城里来的年轻人”,当地人还会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来打量他。现在,孩子们去了城市里,而他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像他的名字一样,河流山川,看着他的孩子们看过的风景,走过他的孩子们走过的坎坷不平的山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命运在彼此交错中,显出生生不息的意味。





这个秋季,美丽中国2017-2019届项目老师招募正式启动,又一批和何流一样的年轻人即将踏上支教之旅,走入乡村的课堂。他们说,在20岁的时候做一件80岁想起来都会微笑的事情。两年支教,与其说带给孩子改变,不如说是孩子们带给支教老师的收获更大,这是一段无可比拟的青春。